筆記與思考
- 1335 words
- 7 min
這一兩個月很多時間在使用 Logseq 來做筆記,除了讀書筆記之外,也做一些育兒計畫,家裡的系統紀錄,連工作的電腦也建了另一組筆記來專門記錄工作上的事情。
Logseq
一開始使用 Logseq 是因為免費,檔案自己掌握,還有雙向鏈結。前兩個很滿意,至於雙向鏈結,則還在摸索中。這篇文章對筆記系統有一些整理,最讓我咀嚼的是下面這句話:
卡片盒筆記法的觀念則是「由下到上」,我們應該思考的是:「在什麼脈絡之下我會再次遇到這個筆記?」
雙向鏈結的功能讓鏈結的加入非常簡單,但是即使再怎麼簡單,還是要手動。當第一次做筆記的時候,如果你沒有為關鍵字加入鏈結,那下次你遇到可以延伸的主題時,只能靠搜索去連結,那這樣就失去了很大的功用。
鏈結的選擇
舉 投資分析 為例,當我最近遇到一間公司時,這間公司除了有公司名字,全名,產業分類,未來發展,還有公司產品。如果直接以全名當鏈結,那幾乎就只有以後想到這間公司,或者新聞剛好提到這間公司,才能連結。公司產品也是,因為有點專屬於這間公司,很難擴展出去。
產業分類雖然好像是很直接想到的鏈結,但是其實產業分類比較適合當作標籤。很多公司都可以分到同一個標籤,就當作分類,這很好理解,標籤其實也是一種鏈結。標籤比較像是強鏈結。
我後來覺得,其實應該是要選幾個未來發展,我可能會有興趣的走向關鍵字,當作鏈結。像是綠能。當然也可以把綠能當作標籤,但我是覺得,如果是很明確的大分類可以當作標籤,其他比較弱的重疊的關鍵字,可能用雙向鏈結。
像是殖利率。這間公司以穩定,高殖利率為主,那就可以把高殖利率,存股,當作雙向鏈結。一開始一定只有這個筆記連到這些雙向鏈結文章,但是只要持續對這些主題有關注,應該就會加入更多可以連結的筆記。
自己的資料庫自己創造
說到底,「在什麼脈絡之下我會再次遇到這個筆記?」,其實蠻個人的。
我在摸索階段,一開始也不知道為加什麼鏈結。後來加了兩三個類似的時候,就用搜索找到之前存的,這時候就可以快速在兩個文章間建立起公同的雙向鏈結。
工具的模索
最近的Note taking tool,從 Roam,Obsidian,Logseq,慢慢接觸到 Heptabase,嘗試過 Dandelion,Kosmik,最後圖形類的目前比較喜歡 Kinopio。
Heptabase 感覺是不錯,看起來可以整理的很好,但是我嘗試一晚就放棄。因為我其實需要更多的是時間與思考。畢竟還要陪著小屁九,能夠吸收點東西,看點書,稍微記錄一下,就很厲害了。但是要完整的整理出來,我後來跟自己坦承,我其實不需要也沒那個能力。
就像我前陣子一直想要嘗試 Microsoft Project,一直想要用公司的 Office 365 去申請一個來試用,也找了一些可以畫甘特圖的服務,Clickup 就做得到,也是免費的。但是我後來發現,雖然 Clickup 真的超多 View 可以選,很適合當作專案管理,但是我使用過後也才發現,我生活跟工作其實沒那麼複雜。簡單的生活,用 Logseq 做做筆記,搭配簡單的 Todo 軟體就可以了。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。
思考的重要性
再來就是思考的部分。我後來偶而會使用一下 Kinopio。這服務很有趣,乍看之下覺得有點粗糙的搞笑,但是我使用過後感想是,就是因為他的裝飾並不那麼華麗,他的選項也不多,就更讓你專注在文字跟圖形,還有連結。
有需要的時候就打開一個board,然後簡單輸入幾個節點,將互相的關係連一下,放大出來看,再補充一下,大概就是腦海中思考的一個具象化。其實同時間要處理的事情就幾項,中短期要處理的要務也不能多到爆表(如果是大老闆等級那應該就直接叫秘書來記錄安排了),輸入一下就可以讓大腦重置,空出思考的空間。
目前在圖形筆記的部分,還沒有一個長久的方案,不過或許我也不需要完整解決方案,我只是需要一張白紙,貼幾個節點,畫點連結,就可以讓自己重新規劃未來要怎麼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