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朋友的邏輯思維

最近一兩個月開始陪小九玩桌遊。

之前比較常陪玩的是拼圖,現在小九拼圖慢慢熟練之後,開始玩一些解題。

上一篇文章有提到一些規劃,原本拼圖之後是想要嘗試迷宮。 但是後來發現,迷宮解題之類的還是小九一個人玩居多,他可能會覺得無聊,所以才嘗試桌遊。

圖形與邏輯

小九在玩拼圖的時候,比較習慣的方式是尋找熟悉的圖樣。像是盒子上看到可以拼出消防車,他就會尋找消防車的拼圖,想要拼出來。 這方法在小拼圖可以,但是在比較難的拼圖,或者是每一片都很類似的情況下,這方法就不有用的。

之前老婆跟我都是試著想要教他從邊緣開始拼。這樣可以先把邊緣的部分先組起來,剩下的再慢慢往內延伸。 但是小九還是比較習慣先拼出他想要的圖形。這部分我一直在思考是他的個人特質還是小朋友的通性。

DFS (Depth-first search 深度優先搜尋)

之前除了拼圖,有在陪小九玩一些邏輯解題。

像是這個 Smart Games的小紅帽。這遊戲需要的把手上的路線,分配後達成目標。

比較難的是,要同時讓小紅帽跟大野狼一起走到房子。有可能幫小野狼走到房子,但是小紅帽沒辦法,就只能從來。

對大人來說,就是嘗試跟一些小技巧。主要的技巧基本上就是刪去法。先把不可能路線刪去,嘗試幾次可以的路線,答案大概就出來了。 可是對小九來說,只要他沒辦法一開始就解決,他就會說做不出來,就生氣。

對小九來說,他嘗試放一兩個,只要錯了,就會卡住。 但其實就是拿起來換一下。小九有趣的是,只要一開始選對了,後面他擺得很快。

嘗試了幾次,我發現這不是偶然。小九在腦海中有試著擺,只是他還沒辦法學會試錯。 所以他需要學習的是,錯了沒關係,記住這個選擇,嘗試其他選擇,就這樣而已。

但是這幾天我忽然想了一下後發現,他比較偏好深度優先。

其實這種給小朋友的解題邏輯,對大人而言就是刪去法,加上BFS,也就是廣度優先。 因為大人知道就是把所有的可能嘗試完,答案就出來了。 但是「把所有的可能嘗試完」對小朋友而言,並不是那麼簡單。 除了要記得嘗試過哪些選擇,有哪些選擇要嘗試,還要克服卡住的心理壓力。 這些應該才是這些邏輯遊戲要教給小朋友的。

小朋友的個人特質

除了了解小九缺少的部分,我也在思考小九的個人特質。 心理壓力的部分當然只是慢慢開導,讓他多嘗試幾次,就會知道這遊戲沒那麼難。 很有可能只要再擺一下,答案就出來。

邏輯的部分,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要從DFS的角度教導。

最近看到廖美菊老師提到

「她認為資優班老師的功能是在這些專題工作執行過程中,透過孩子的輸出表現,找到他們在學習上被哪些東西卡住,以至於無法發揮潛力。」

我覺得講得很好。

一開始陪小九的時候會想要教導他,爸爸是怎樣解題的,應該要怎樣比較快。 但是除了小九其實不一定會接受我的方法之外,我也慢慢在思考,小九的方法其實也不一定是錯的。 就像 DFS 跟 BFS 本來就無所謂對錯,除了要看用在哪些地方之外,更重要是每個人的條件。 小九如果用 DFS 比較順手,他現在解不出來不代表這方法比較差,只是他不夠熟練,說不定他短期記憶比我好,更適合 DFS 。

短期記憶

對於短期記憶,就是 神奇數字 7 ± 2

我個人是覺得我的短期記憶還行,但真的七就是極限,可能還有點免強。 這不僅關係到記憶力而已,如果小九其實短期記憶可以到 9 的話,那對他來說 DFS 的深度,就可以比我深,那他就會傾向使用 DFS 。 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。

所有可能

我長大後玩了一些邏輯思考的遊戲,其實很多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想透,答案就差不多出來了。只是什麼叫做所有可能,怎樣找出來,就需要練習。

練習不是什麼大不了的,人生其實就是大把的時間,小朋友早點知道要點什麼技能,其實就贏一半了。

秤重問題

後來求學階段,曾經跟我的研究所同學聊天,那時候我在做一些邏輯問題,聊到秤重問題。 他提到他小時候,某一次回家掃墓時,大家族一群人在等待時,給他一個題目,離開前解出來,就可以得到獎賞。 我同學解出來了,就是秤重問題。

這問題不難,變形也不少,長大一點就會知道,其實拿張紙,把所有可能寫出來,認真分析,大概都沒問題的。 問題是如果小時候,沒有紙筆,也沒做過,要解出來,就有難度。 難是一回事,我覺得能夠小時候接受這種刺激,本身就是一件很難能可貴的際遇。

很多事情,只是聞道有先後罷了。 當然,天生資質也是有差的,只是小時候接受的後天刺激,有時候可以改變很大。


慢慢來吧。想到可以陪小九長大做的事情,就覺得有點激動。 畢竟長這麼大了,很多事情都不能改變,看著小九一路長大,也是一種幸福。